在亚热带找到一种共同的噪音
学者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有一本名叫《忧郁的热带》的人类学著作,讲述了他在丛林深处探寻原初人类社会状态时的调查与思考。不同于亚马逊河与巴西高地森林的丰沛与热烈,在这片土地上,亚热带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
有时它代表着一种想象,但又并不十分异域,当具体落点到广州这座城市时,它则是在地居民的日常现实:此地是任意一种北方的对立面,但也是更大的南方的一份子。
*忧郁的亚热带logo 由nat绘制
在这里,过度的规整开始消失,然而城市的性格离真正的逍遥又有一定距离,一切都生长得野蛮而绵密:从季风难以吹散的炽热,到渗透进皮肤的凉气,从阴暗浓郁的绿色植被,到冰冷僵硬的水泥建筑,四个大学生共同见证了这样的景观,也在其中找寻着声音共振的频率。
她们用典自斯特劳斯的书名,与自己的志趣结合,组建了一支名为“忧郁的亚热带”的乐队。
主唱兼吉他手nat、鼓手mg、贝斯手柠檬和吉他手lynx同在广州一所大学的人文社科科系读书,大家分布于不同的年级:两名吉他手都是哲学系在读,lynx是大一新生,nat则步入大四;柠檬和mg都在大三,分别就读人类学和社会学专业。
乐队的成立起源于校园中的偶遇。柠檬和mg在同一个年级,结识于学校的音乐社团,她们一开始并没有做原创,但也在做翻唱乐队的同时相互熟悉了起来。后面经历了学姐nat的邀约,主唱的更迭,以及新鲜血液lynx的加入,如今这样较为稳定的阵容在23年秋季学期得以确定。
*Mao Livehouse emo趴的乐队现场图
四个成员在音乐的起点和志趣都各有不同。Lynx受n-buna等JRock音乐人影响较大,希望可以通过创作传递自己的人生观;柠檬的音乐启蒙是Pink Floyd,后面被大象体操乐队以贝斯为主导旋律的呈现方式刷新了认知,对数学摇滚和Emo都有了更深的了解;mg最早受到音乐课的“乐队作业”启发,感受到了一群人一起jam的心流,由此逐渐理解到架子鼓的魅力。聊起兴趣时,她提到了Jojo Mayer,他关于音乐创造和现场演出的理念对她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为是率先做原创的成员,乐队底子里的性格也有许多nat的影子:她深受上世纪的英国和日本地下音乐影响,偏好Sonic Youth、My Bloody Valentine和頭士奈生樹等吉他为主的音乐,户川纯的作品最能触碰到她的内心。
但她对盯鞋和噪音的专注,与mg的音乐理念发生了一些分歧,再加上缺少另一把吉他补充旋律的部分,乐队也曾经历过停摆和重组。终于在某一天,她们找到了Emo这一类型作为磨合点,确定了Emogaze这种浓密音墙和强烈情绪融合的风格方向。
*emo趴结束后对着Mao Livehouse的海报合影
在b站上,我们可以看到乐队未发布作品《潘博文》的现场录像。歌曲主人公是一位知乎用户在初中时幻想出来的同学,幻想是如此真实,以至于骗过了他的记忆。
这样聚焦私人情绪的主题与乐队的气质完全契合:缓慢而强烈的鼓点、吉他贝斯共同搭建的柔软音墙和富有情绪张力的人声传达着同一种状态——在校园和精神环境双重封闭下的情绪动荡。
乐队虽然成立于校园,但很快她们感受到,大多数身处学校的乐队似乎一直在校内交流、消化与循环,缺乏自我表达的切口,而如果走出这样的生态环境,似乎有着更加开放包容的本土音乐场景等着她们,于是四个人决定开始向外探索,开启全新的音乐冒险旅程。
mg参与的另一个学生乐队在这之前就主动与学校的氛围保持了距离,也是通过这层关系,忧郁的亚热带找到了从校园走出去的路。第一次演出发生在陀地——广州一处不断接纳着新鲜独立血液的据点。通过mg的引介,乐队开始参与到这里的Jam Night活动中。
23年十月,乐队在这里遇见了完美之圆的吉他手,当时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双十一这个颇为逗趣的节点一起做一次公演现场,开启了乐队的校外演出第一步。
除了陀地之外,乐队还受到了Portal的帮助。Portal是广州一个聚焦音乐与独立文化的复合空间,与琪琪音像、臻音堂和地球制衣三个在广州扎根已久的品牌紧密相关,这是乐队从校园里走出来的第一个落脚点,也是她们从广州向外探索的一个起点。
*在排练室为写新歌苦恼的大家(上);
在排练室突然发现自己的演出海报(下)
从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三月,各种拼盘演出已经进行了四五次。也是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广州地下音乐网络的信号扩散开来、交融相汇。
乐队将在四月份于杂草’abc——一个DIY场景运营的独立音乐节演出:这个音乐节最开始的组织和运营同样在广州,在阴差阳错下,今年演出主办地变更到北京,也给了这支新生乐队第一次出穗的机会。
在mg看来,许多事情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步一步来。有时她们先去了一个演出,观众或场地的主理人知道以后,就会主动联系她们。比起特意向外探索,许多时候只是机会自己找上门来。
*忧郁的亚热带演出参演海报
DIY精神是青年间的暗号,无论是乐队的logo,还是她们在陀地最初两次演出的海报,都来自于成员们闲暇时的随想创作。而乐队想要吸引什么样的观众,和哪些人一起合作一起玩,什么样的人会来帮助她们,大家互相之间都是大致有数的。正是这种相互选择,构造了独属于地下音乐场景的尊重、友好与自在。
nat曾受到乐队上海秋天的现场视频启发,想要在舞台和观众没有高差的小场地做no stage表演,混到人群中和大家一起玩音乐:在一些演出视频中, 有时她似乎找到了某种情绪,会突然笑着冲出镜头外,走向观众席;而迎接这种赤裸表达的,是结束时同样坦诚的喝彩。这是忧郁的亚热带在这个场景里所收获的,而她们也时刻在想着如何给予,去继承“地下”与“DIY”这两个关键词带给她们的精神。
从萌生一个想法到开始一场演出,这段旅程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在mg看来,广州有较为繁荣的独立音乐文化,但这不一定代表很强的凝聚力,因为好像每个厂牌和Livehouse都要分一群人。
尽管忧郁的亚热带已经开始了一些演出的尝试,但她们深知这样的环境对新人还不算友好。事实上,对于一个刚刚变换角色和环境初入大学的年轻人来说,很多时候连知道在哪个排练室能够练鼓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乐队第二次演出的海报(上)和邀请函(下) 由柠檬和lynx制作
nat的个人项目“新地乐”计划大概是在这种反思和动机下诞生的——这是一个组织新乐队进行演出的独立计划。计划的名字又是一个用典:在她们的演出推送中曾有提到,新地乐是早年麦当劳“地下”饮品“麦乐酷”的别称,而乐队给它的阐释是新(生)地(下)乐(队):“地下乐队文化就像一杯新地乐,是少数人的独特品味。复兴本地地下音乐、为新生乐队提供一个交流玩乐的据点是我们的期望”。为了建立起这样的场景,直到现在每次演出都是免票的。
这个计划最早的灵感起源于陀地老板的学生奶计划,两个计划的目的大致相同,只可惜前者处于中断状态。nat决定完成这一场地下接力,乐队的选择也不再局限于前任计划的校园身份,毕竟回到自身,对于处于校园和社会交界点的nat来说,这样的一步之跃并不会对自己想要继续玩乐队和主创演出计划的心有任何影响。
*“新地乐计划“第一期的海报 由柠檬制作
聊起对联结的渴望时,作为一支全女子乐队,她们对于女性在摇滚乐场景中的处境也有着一连串不断来回的思考。在看似强调自由的摇滚乐场域,女性音乐人一直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夹击:女子乐队总是会因为被打上标签而“瞩目”,而这种关注的背后隐藏的往往是一种降为次要的轻视。一个人想要创作和表达,从来不仅仅是因为她是音乐场景中经常性缺席、失声的女性,更是因为她是一个有表达欲望的人。
但mg也想到“女子乐队”的两面性,“一个很能打的女子乐队出现,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有义务为女性发声呢?”乐队的第一首录音室作品“Sad girl crying in her room”出现在了萤石唱片的《Flow of Light · Her 颂集》里,厂牌的独立气质和乐队非常相符。这个聚集中文独立音乐人女性力量的策划在三八妇女节发行,她们很自然地成为了十组音乐人中的一份子。
“新地乐”系列以陀地为据点,已经完成到了第二期。在第一期,柠檬帮忙制作了海报,nat负责推文和策划;往后nat作为策划和负责人,开始承担所有的项目工作。除了乐队本身在第一期参演以外,还有另外三支乐队也一同参与其中,一切都是策划者发起的邀请,大家的风格志趣也较为相近。接下来,她想把策划从邀请制改为招募制,给更多新乐队提供从零到一的机会。
*乐队在陀地拼盘演出现场记录
其实在这片土地上,像忧郁的亚热带这样的尝试有不少。而一个乐队的声音要延续下去,往往不仅关乎一个音符。参与地下音乐DIY的每个人都需要靠自己,但他们也可以依靠任何一个正在参与的同路人。从早些年在本地DIY场景筚路蓝缕的前辈,再到现在的Portal、陀地,以及各路包容的独立音乐厂牌和乐手同僚,如果少了一个元素,这个青涩乐队的开始或许就是另一种样子了。
她们的路还远未结束,在广州独立音景独属的Emo乐噪音音墙中,忧郁的亚热带将加上她们演奏的一轨。那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感官信号,它阴郁、美丽、富有活力而充满独立精神。
撰文:瑞弗
编辑:奶瓶
图片承蒙受访者提供